NEWS
媒体报道义乌,超4000亿元!发布时间:2025-07-24
今年上半年,面对贸易摩擦、外部环境急剧变化、不确定性增加等因素影响,义乌自觉扛起外贸大市的责任担当,顶住压力、奋力前进,全力打好“稳拓调优”组合拳,重点围绕强改革、稳外贸、拓市场、抢订单多个方面,配套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,有力应对外部风险挑战,交出了高分答卷。 据义乌海关最新数据,今年上半年,义乌市进出口总值达4058.3亿元,同比增长25.0%;其中出口3586.3亿元,同比增长24.6%;进口472.0亿元,同比增长28.3%,进出口、出口和进口值占全省份额分别为14.9%、17.3%和7.2%,占比分别提升2.2、2.2和1.6个百分点。 01 多元布局,跳出单一市场,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1—6月,义乌市对非洲、拉丁美洲、东盟和欧盟分别进出口719.5亿元、621.7亿元、475.3亿元和402.9亿元,分别增长24.4%、15.2%、43.7%和21.3%。同期,对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合计进出口2738.2亿元,增长26.9%,占同期义乌市进出口总值的67.5%。 02 改革助力,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成出口重要引擎 今年,在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加持下,义乌创新“市场采购+集拼”“跨境电商+产业带”等举措,1—6月,义乌市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2984.0亿元,同比增长28.2%,占义乌市出口总值的83.2%,对义乌市出口贡献率为92.6%。 03 产品升级,高附加值产品打开增长新空间 1—6月,义乌机电产品出口1327.7亿元,同比增长23.2%,占义乌市出口总值的37.0%;其中,家用电器出口101.0亿元,同比增长20.5%;汽车零配件出口58.0亿元,同比增长60.9%。 04 政企合力,从“开门迎客”升级为“主动出击” 1—6月,我市共有683家外贸企业、1424人次参加了91个境外展会,哪里有展会,有机遇,哪里就有义乌商人的身影。 行至下半场,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,义乌将坚定不移“两条腿”走路、多元化布局,依托国际贸易综合改革,锚定年度目标任务,全面拓宽“陆海空网”通道,纵深推进“品牌出海”,加快推进小商品城海外分市场建设,积极开展“市场万里行”“外贸优品中华行”等活动,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。来源:义乌市融媒体中心注:如有侵权,请联系义乌点点官方版APP组委会删除此文章查看详细最新公布!突破650000万件!发布时间:2025-07-23
7月22日,小布从义乌邮管局获悉,今年1至6月,全市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659480.1万件,同比增长9.3%。其中,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656866.4万件,同比增长9.3%。 走进义乌中通快递新科网点,快递运输车辆往来频繁,传送带上的快递络绎不绝。 “今年1至6月,我们网点日均处理快递业务量约75万件,较去年同期增长15%。”义乌中通快递新科网点负责人告诉小布,网点服务区域覆盖万达商圈、杨村、高新路等电商活跃片区,其中电商件占比超过90%。 此外,设备升级和技术创新也为快递业务的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支撑。今年以来,全市新增20套分拣设备,其中13套为全自动设备,总投资额达7884万元,大幅提升了快递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。3月投入运营的苏溪申通网点,得益于全自动分拣设备的应用,效率大幅度提高,其6月份的日均处理快件量已达到30万件。 义乌快递业务量保持高位增长的背后,正是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产业。今年1至6月,全市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2956.41亿元,同比增长12.47%,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。来源:义乌商报 注:如有侵权,请联系义乌点点官方版APP组委会删除此文章查看详细日均揽件超5亿件!中国快递业务量连续11年居世界第一发布时间:2025-07-22
7月21日,记者从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中国快递业务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,目前平均每天揽收快件超过5亿件。庞大的业务量背后是高效的资源配置,相当于每一秒就有近6000个快递进入寄递渠道,通过寄递网络在国内外流动。五年来,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从2020年的1.1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.7万亿元,年均增长11.3%;快递业务量从2020年的830多亿件增长到2024年的1750.8亿件,年均增长超过20%。邮政快递规模经济效应持续放大,对产业拉动和区域经济的带动能力明显提升,成为促消费、扩内需、稳增长的重要支撑。来源:人民日报注:如有侵权,请联系义乌点点官方版APP组委会删除此文章查看详细商务部:大、强、韧!贸易强国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发布时间:2025-07-21
国新办18日举行“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,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介绍“十四五”商务高质量发展成就。王文涛表示,“十四五”期间我国出台稳外贸政策,各方齐心协力,外贸出现逆势增长,贸易强国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。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:第一个关键字是“大”,贸易大国地位巩固。货物贸易规模连续跨过5万亿美元、6万亿美元两个大的台阶,2024年是6.16万亿美元,较“十三五”末的2020年增长了32.4%,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。在服务贸易方面,服务贸易规模首破1万亿美元,位居全球第二。第二个是“强”,贸易强国建设步伐加快。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贸易强国,有“三大支柱”,货物贸易、服务贸易、数字贸易,贸易强国的“三大支柱”都在不断夯实。第一大支柱货物贸易优化升级。特别是“含金量”“含新量”持续攀升。2024年,货物贸易中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了18.2%,现在出口的好多都是高新技术产品。外贸新业态潜力持续释放,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2.7万亿元,比2020年增长67%。第二大支柱服务贸易创新提升。我国首次对跨境服务贸易实施负面清单管理,2024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额比2020年增长38%。第三大支柱数字贸易创新发展。我国完善数字贸易支持政策,高水平建设一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。2024年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额比2020年增长近四成,并持续办好国家级展会,发挥这些重要展会平台的作用,支撑了贸易强国的“三大支柱”,更好地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。第三个关键字是“韧”,外贸韧性和抗冲击能力显著提升。这几年外部环境“风高浪急”,但是中国外贸“乘风破浪”“砥砺前行”。我国积极优化国际市场布局,贸易伙伴更加多元,也妥善应对经贸摩擦,运用世贸组织规则,捍卫自身合法权益,维护贸易安全。外贸企业还有非常强大的韧性,积极应变、主动求变,加快产品转型升级,特别是提高科技含量,同时努力开辟新市场、新渠道,而且创新了很多新模式。我国外贸产供链更趋完备、灵活和高效,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更强,底气更足。来源:国新网注:如有侵权,请联系义乌点点官方版APP组委会办公室删除此文章查看详细外交部:中国跨境电商与东南亚本土电商联手,加强优势产品与消费市场对接发布时间:2025-07-19
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5日主持例行记者会。林剑表示,中国与东盟国家发展理念相近、诉求相通、利益相融。我们在同东盟国家开展合作时,始终真诚回应对方发展经济、改善民生的迫切愿望,始终坚持平等互利原则。近年来,双方在电子商务、数字技术等新兴领域打造诸多合作亮点,在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、便利人员往来方面取得丰硕合作成果。中国和东盟确认完成自贸区3.0版磋商,高质量实施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,不断扩大共同市场;中国跨境电商与东南亚本土电商联手,加强优势产品与消费市场对接;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国家建设5G网络、推进光纤到户,助力数字化转型;“澜湄签证”“东盟签证”相继落地,人员往来更加便捷。中国以自身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保障了全球产供链稳定,降低了当地经济社会生活成本,也通过产业合作带动了当地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。中国有着超大规模市场,正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提振消费专项行动,将释放出巨大内需潜能,为周边和世界带来更多机遇。在刚刚结束的中国-东盟外长会上,与会东盟国家表示,中国东盟合作最具活力、最富成果。这不仅是对双方合作的真诚肯定,也是对中国坚持睦邻、安邻、富邻、亲诚惠容、命运与共的理念方针的积极回应。中国将继续同东盟国家一道,携手同行,不断创造共同发展繁荣的强劲动能。来源:中国新闻网注:如有侵权,请联系义乌点点官方版APP组委会删除此文章查看详细中国外贸规模连续七个季度增长 呈现五个方面特点发布时间:2025-07-18
据海关统计,今年上半年,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.79万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2.9%。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表示,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顶压前行,规模稳中有增、质量优中有升,成绩实属不易。尽管面临外部不确定性,但多元稳定的市场、创新优质的产品、应变求新的外贸主体,让中国有底气、有信心、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。呈现五个方面特点今年以来,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、稳中有进,外贸在复杂环境下顶住压力、保持动力、展现活力。在7月1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,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,今年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:外贸规模稳定增长。今年上半年,我国进出口规模站稳20万亿元的台阶,创历史同期新高。从季度走势看,二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4.5%,比一季度加快了3.2个百分点,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。外贸“朋友圈”更加多元。今年上半年,我国对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进出口11.29万亿元,增长4.7%,占进出口总值的51.8%,较去年同期提升0.9个百分点。其中,对东盟进出口3.67万亿元,增长9.6%。出口动能向优向新。今年上半年,我国机电产品出口7.8万亿元,增长9.5%,占出口总值的60%,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.2个百分点。其中,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端装备增长超两成,代表绿色低碳的“新三样”产品增长12.7%。内需扩大带动进口趋稳。随着“两重”“两新”等政策持续发力,二季度进口转为正增长。今年上半年,我国石化、纺织等机械设备进口增速都达到了两位数,电子元件等关键零部件较快增长。外贸经营主体活力不断释放。今年上半年,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62.8万家,历史同期首次突破60万家,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.3万家。其中,民营企业54.7万家,进出口增长7.3%,占进出口总值近六成。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海关总署数据显示,我国进出口已经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10万亿元以上,今年上半年进出口比去年上半年增加了6000多亿元。“6月份的进出口规模3.85万亿元,增长5.2%,规模是历史上月度进出口的第二高位。”王令浚说。外贸商品、外贸主体、外贸伙伴等结构均不断优化。“上半年,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.2%,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。科技自立自强促进品牌打造,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中,自主品牌比重达32.4%,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.2个百分点。”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说,越来越多企业紧跟国际市场需求变化,“量体裁衣”提供差异化、定制化产品。比如,对供电紧张地区,针对性研发了太阳能充电手机;对沙漠地貌较多地区,推出了防沙尘、耐高温发动机,得到了海外客户的点赞和好评。另一项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二季度,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已连续21个季度同比增长,增速持续领先。特别是今年以来,民营企业克服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,上半年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2万亿元,增速较全国整体高了4.4个百分点。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规模前500大企业中,民营企业已占据218个席位。结构优化还体现在贸易伙伴更加均衡。今年上半年,我国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,贸易规模超过500亿元的伙伴数量达到61个,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个。其中,今年上半年对非洲进出口1.18万亿元,增长14.4%,对中亚进出口3572亿元,增长13.8%。外贸主体信心回升外贸保持稳定增长,离不开政策支持。据介绍,海关总署牵头,会同20个部门及25个试点城市,于今年4月启动了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,全力推动29项措施落地落实,努力营造更加快捷便利、更加畅通高效、更加协调透明的口岸营商环境,激发企业活力、稳定外贸增长,取得了积极成效。“我们优化监管模式,简化通关流程,大力推进铁路快速通关业务,持续提升航空口岸通达效率。加强对重点港口集装箱装卸量变化监测调度,深化进出口货物‘船边直提’‘抵港直装’‘离港确认’等监管模式创新,积极推进铁海联运‘一单制’‘一箱制’。上半年,全国水运进出口集装箱装卸量6741万标箱,增长11.3%。”吕大良说。今年上半年,我国外资企业进出口6.32万亿元,同比增长了2.4%,已连续5个季度保持增长。这意味着,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贸易形势,在华的外资企业仍然坚持深耕中国、信心不减。今年上半年,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资企业达到了7.5万家,创2021年以来同期新高。最新一期中国海关贸易景气调查结果显示,出口企业和进口企业信心都连续两个月回升。“下一步,我们将继续大力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,在政策措施的精准落地上下功夫,在成效评估和复制推广上下功夫,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,推动专项行动走深走实,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获得感、满意度。”吕大良说。(记者 王俊岭)来源:人民日报海外版 注:如有侵权,请联系义乌点点官方版APP组委会删除此文章查看详细

